-
h.求机_12
火车机车原来的速度是36 km/h,在一段下坡路上加速度为0.2 m/s 2 .机车行驶到下坡末端,速度增加到54 km/h.求机车通过这段下坡路所用的时间 试题答案 答案: 试题解析 25
详情 -
s,A、B与_12
两个质量均为m的可视为质点的小球,相距为d时的相互作用力为F;现将两球的质量和距离都变为原来的2倍,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将变为 A. F B. F C.2 F D.4 F 试题答案 B
详情 -
s,12.5s末
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,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,在百米竞赛中,测得他在6.25s末的速度为10.4m/s,12.5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.2m/s,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.10.3m/s B.10.2m/s C.9m/s D.8m/s 试题答案 D 试题解析 由题意可知,张明明所经过的位移和时间,则由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得全程中的平均速度. 解答:运动员所经过的位移为100m,所用时间为12.5s; 故平均速度 = m/s=8m/s; 故选D. 点评:本题干扰项较多
详情 -
s,12.5 s末
在成都二十中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,张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,在百米竞赛中,测得他在6s末的速度为9.5 m/s,12.5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9.8 m/s,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( ) A.9.5 m/s B.9.8 m/s C.10. m/s D.8.0m/s 试题答案 D 解析 试题 试题解析 平均速度等于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,所以 故选D 考点:平均速度 点评:容易题。注意不要受到题目中的其它瞬时速度的干扰
详情 -
s,12.5 s末_1
在成都二十中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,张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,在百米竞赛中,测得他在6s末的速度为9.5 m/s,12.5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9.8 m/s,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( ) A.9.5 m/s B.9.8 m/s C.10
详情 -
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12
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.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,筒壁的温度会知高,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气筒的活塞与筒壁摩擦而生热 B.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,筒壁的温度会知高,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筒壁外周围的空气温度高于筒壁,将热量传递给筒壁 C.在国际单位制中,ev是属于能量的单位 D.玻尔理论可以解释其他原子的原子光谱 试题答案 C 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,筒壁的温度会升高,是因为对筒壁内的气体做功,气体温度升高,将热量传递给筒壁,所以AB错。根据公式 知ev是属于能量的单位,C正确
详情 -
s_12
一辆电瓶车,质量为500kg,由内阻不计的蓄电池组向直流电动机提供24V的电压,当电瓶车在水平地面上以0.8m/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,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5A,设车所受的阻力是车重的0.02倍(g=10m/s 2 ),则此电动机的内阻是 [] A.4.8ΩB.3.2ΩC.1.6ΩD.0.4Ω 试题答案 答案
详情 -
s,这个物体受到另一个_12
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。如果仅使其中的一个力大小逐渐减小到零,然后又从零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(此力的方向始终未变)在这过程中其余各力均不变。那么下列各图中,能正确描述该过程中物体速度变化情况的是 试题答案
详情 -
氯水用于消毒是因为_12
氯水用于消毒是因为 [] A. 氯水中含有氯分子 B. 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分子 C. 氯水中含有氯离子 D. 氯水中含有氢离子 试题答案 答案
详情 -
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_12
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.实验室用Fe和稀硫酸制氢气:2Fe+6H + =2Fe 3+ +3H 2 ↑ B.用浓盐酸与Mn0 2 反应制取少量氯气:MnO 2 +4H + +2Cl - Mn 2+ +Cl 2 ↑+2H 2 O C.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: D.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: 试题答案 B 试题解析 A.Fe和稀硫酸生成Fe 2+ ; B.浓盐酸与Mn0 2 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; C.应生成CO 3 2- ; D.应为氧化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.
详情
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