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助力终身学习官方网站!
您的位置: 首页 - 18
18
  • s,A、B与_18

    两个质量均为m、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和B,用长度相等的两根细线把它们悬挂在同一点,并用长度相等的细线连接它们,然后用水平力作用在小球B上,此时三根细线均处于伸直状态,且 O A 绳恰好处于竖直方向, A B 小球均保持静止状态,则水平力F的大小为 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试题答案 【答案】 【解析】略 &nbsp

    详情
  • s2,则_18

    一个重力为10 N的物体,静止在倾角为30°的斜面上,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=0.6,所受摩擦力为f 1 .若向物体施加一个垂直指向斜面,大小为2 N的作用力时,所受摩擦力为f 2 ,则f 1 和f 2 的大小为[] A.f 1 =5.2 N,f 2 =5.2 N B.f 1 =5 N,f 2 =6.4 N C.f 1 =5.2 N,f 2 =6.4 N D.f 1 =5 N,f 2 =5 N 试题答案 答案

    详情
  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18

 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.卡文迪许测量静电力常量使用了放大的思想 B.奥斯特通过实验证明了电流可以产生磁场 C.安培通过实验发现了磁现象的产生原因--电荷的运动 D.伽利略通过大量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 试题答案 B 试题解析 库仑测量静电力常量使用了放大的思想.奥斯特通过实验证明了电流可以产生磁场.安培提出分子电流的假说,没有通过实验发现磁现象的产生原因--电荷的运动.牛顿通过大量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. 解答:A、卡文迪许测量引力常量使用了放大的思想

    详情
  • s,这个物体受到另一个_18

    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,如果仅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,然后又从零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(此力的方向始终未变),在这过程中其余各力均不变。那么,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该过程中物体速度变化情况的是 (            )   试题答案 D 解析: 物体静止时合力为零,其中一个分力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中,剩下分力的合力反向先增大后减小

    详情
  •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_18

   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.FeCl 2 溶液中通入Cl 2 :Fe 2+ +Cl 2 =Fe 3+ +2Cl - B.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:Ca 2+ +OH - +HCO 3 - =CaCO 3 ↓+H 2 O C.FeS固体放入稀硝酸溶液中:FeS+2H + =Fe 2+ +H 2 S↑ D.AlCl 3 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:Al 3+ +4OH - =AlO 2 - +2H 2 O 试题答案 B 试题解析 A、离子方程式中电荷不守恒; B、酸式盐和碱反应,量少的全部反应

    详情
  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18

 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.在豆浆中加少量石膏,能使豆浆凝结为豆腐 B.误服可溶性重金属盐,可立即服用牛奶或鸡蛋清 C.温度越高,酶对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越高 D.用灼烧的方法可鉴别毛织物和棉织物 试题答案 C 酶的催化活动需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,催化效率才是最高的,C不正确

    详情
  •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_18

   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.将0.1mol/LHCl溶液数滴缓缓滴入1mol/L50mLNa 3 PO 4 溶液中,且不断搅拌3H + +PO 4 3- =H 3 PO 4 B.将1mol/LNaAlO 2 溶液和1.5mol/L的HCl溶液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6AlO 2 - +9H + +3H 2 O=5Al(OH) 3 ↓+Al 3+ C.向1mol/L明矾溶液50mL中滴入数滴0.1mol/LBa(OH) 2 溶液Al 3+ +2SO 4 2- +2Ba 2+ +3OH -

    详情
  • 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_18

    乙醇(CH 3 CH 2 OH)和二甲醚(CH 3 -O-CH 3 )互为的同分异构体的类型为(   ) A.碳链异构 B.位置异构 C.官能团异构 D.顺反异构 试题答案 C

    详情
  •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18

 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.AgCl水溶液不能导电,但熔化状态能导电,所以它是电解质 B.CO 2 、SO 2 的水溶液能导电,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C.凡能电离出H + 的化合物均属酸 D.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试题答案 A 试题解析 A.电解质是指: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.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,是因电解质自身可以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; B.CO 2 、SO 2 它们是非电解质; C.能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+ 的化合物叫做酸,据此解答;

    详情
在线客服
微信联系
客服
扫码加微信(手机同号)
电话咨询
返回顶部